高龄试管新发现:提早施打破卵针有助于提升怀孕率
爱群 基因体医学中心 吴劭颖 副院长
一旦女性迈入高龄,卵子的质量和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几乎也都会显著的下降。 因为高龄妇女又是不孕症的主要族群之一,所以如何协助她们一圆求子之梦是现今不孕症研究的重要目标。
根据一篇由美国纽约知名的不孕症中心 Center for Human Reproduction 最新的研究指出,在38-39 岁的女性试管成功率平均还有23.6%,而在44岁以上的族群成功率只有 1.3%。卵子质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不过造成卵子质量下降的实际原因和机制过去一直都是个未知数。该篇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限于实验室的设备所以无法去充分探讨此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此谜团也逐渐被解开。
Center for Human Reproduction 的 Wu Yanguang 博士发现,造成高龄女性的生殖细胞质量下降的关键不单在于卵子本身,位于卵泡周围的颗粒细胞 (granulosa cell) 亦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颗粒细胞的主要功能为提供卵子养分、传递分子讯号及代谢有毒物质。该团队把不同年龄层(21-29岁[捐卵者]、30-37岁[不孕症患者]、43-47岁[不孕症患者]) 的颗粒细胞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 大于43岁组的颗粒细胞不论是在生长或分化功能都显著劣于两组年纪较轻的族群。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家发现在最年长的族群中,颗粒细胞上所表现出的滤泡刺激素接受器 (FSH receptor) 的基因表现都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促黄体激素接受器 (LH receptror) 和黄体素接受器 (Progesterone receptor) 的基因表现则显著提高。
所以由此可见,高龄妇女在试管疗程中有较高的比例会出现“早期黄体化”的情形。一般生理状态下,黄体化的过程是发生于排卵后,血清中的 LH 和 progesterone 浓度上升伴随着 FSH的浓度降低。过去研究发现,早期黄体化主要的影响是在子宫内膜对胚胎植入后接受度的问题,过早黄体化会使的子宫内膜提早成熟,造成在胚胎植入时已超过着床的最佳时间点。所以若在疗程中出现提早黄体化的情形,不孕症医师通常会建议病患取卵后把胚胎先冷冻起来而不进行新鲜周期植入,日后再进行解冻植入。不过根据Wu Yanguang 博士的团队发现,早期黄体化的影响似乎不仅止于内膜,它亦会造成卵子周围的颗粒细胞停止生长并促进其自我凋零。按照此理论,高龄妇女的卵子之所以会有较差的质量,关键并非卵子本身的老化,而是卵子生长的环境不良。吴博士指出,卵子一旦受损后就几乎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去挽救,所以若可以在不良生长环境造成伤害前提早进行取卵,或许就可以提升高龄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现今大部分的试管婴儿疗程在主要卵泡到达 18~21mm时会施打破卵针(hCG)后取卵。而在Wu Yanguang 博士的研究,当研究组(>43岁) 的卵泡长至16mm医师即会给予患者Hcg;此时刻卵子理论上虽未完全成熟,不过提早黄体化所造成的伤害亦尚未产生。和同龄的对照组 (卵泡>18mm才施打hCG)相比,研究组虽然有较高比例的不成熟卵子,但是不论是在卵子/胚胎质量、怀孕率和着床率方面却都优于对照组。
Wu Yanguang 博士认为,过早黄体化对高龄卵子质量的退化过程中有扮演着重要角色,藉由提早取卵可以有效避免该影响,进而提升高龄妇女的试管婴儿疗程的成功率。
参考数据:
Aging-related premature luteinization of granulosa cells is avoided by early oocyte retriev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5 Sep;226(3):1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