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女性卵巢功能大多可運作至45-50歲,若卵巢功能下降發生在40歲以前,就稱為卵巢功能早期衰竭,一旦卵巢衰竭,最先開始會以月經異常的方式出現。
卵巢功能不足
正常女性卵巢功能大多可運作至45-50歲,若卵巢功能下降發生在40歲以前,就稱為卵巢功能早期衰竭,一旦卵巢衰竭,最先開始會以月經異常的方式出現。
如何診斷我的卵巢功能?
1. 在經期1~3天抽血檢查AMH、FSH是比較客觀的方式:
- FSH>8是卵巢功能衰退的警訊
- FSH>10表示中等程度衰退
- FSH>12以上則表示嚴重衰退
- FSH>30:即表示可能有早期卵巢衰竭、原發性卵發育不良、唐氏症等
- AMH<2:庫存量已處於低於一般水準
- AMH<0.8:「卵巢功能嚴重衰退」
- AMH越趨近於零,表示越接近「卵巢衰竭」。
2. 月經週期縮短或延長,月經量變少、部分會出現潮熱、盜汗等症狀。
發生的原因
- 免疫因素(免疫性甲状腺炎、Ⅰ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患等多數免疫性疾病可能發生卵巢早衰的情形。)
- 部分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
- 過度的減肥
- 巧克力囊腫
另外環境與飲食也會造成卵巢功能不足的情形:
- 精神壓力過大,長期會影響人體內分泌調節,可對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軸產生影響抑制排卵,長久導致卵巢功能提早衰退。
- 抽煙喝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會干擾正常的月經而導致月經紊亂。
- 放射性照射、化療藥物、幅射線等,也會影響卵巢功能,導致女性卵巢早衰
- 長期熬夜,女性的賀爾蒙會受光照的影響,長期熬夜可能導致賀爾蒙紊亂,發生卵巢功能不足的情形。
- 飲食習慣不佳,三餐不定時,尤其是熬夜晚起常未吃早餐者,或是飲食習慣不佳,長期營養不良者,會使體內賀爾蒙不穩定,影響排卵功能。
中醫觀點與治療
中醫在看人體的問題,都秉持著陰平陽祕,精神乃治的觀念,意即生理機能上謂陰陽平和則治,陰陽不和則亂。而卵巢在中醫生殖軸中扮演重要角色,從主生殖的肝腎入手調理,促進性腺軸功能正常活動,卵巢功能不足首要滋腎陰,佐以調控月經的肝臟,虛損者滋陰養血,並加強心肺功能恢復循環的動力,當身體的幫浦運作順利,末梢血液循環提升才有助於卵巢功能的恢復,另外,若因其他外在因素所導致,如巧克力囊腫、發炎等,仍須將發炎、血瘀等問題改善,才有助於整體卵巢功能的調理。